close

===

這是十五年前,我學生時代寫的(這應該是組織行為管理心理學的報告),不入內看也沒關係~(掩面逃)

===

 

 

  •     參考書藉簡介:

    書名:白色巨塔

    作者:侯文詠

    作者為前台大麻醉科醫師,著有本書及其他如「離島醫生」等多本暢銷著

    出版社:皇冠出版社

     

  •     內容簡介:

    本書的故事是以一大型醫院為背景,由數位主人翁,如男主角蘇怡華……等人,描述大醫院中的喜怒哀樂、勾心鬥角、權力紛爭、光明面及黑暗面等,並以醫院中的人生百態,影射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

    作者以其寫實的風格,揭露了人類最現實卻也最誨暗的一面,是一部內容充實,發人省思的寫實鉅作。

     

  •     心得本文:

    在學習了一學期的「組織行為管理心理學」後,為了驗收學習成果,故依指定,選取了「白色巨塔」這本書來做期末的學習成果報告。

    這篇報告,我將它分作二個部分。

    首先是從大方向來分析本書的背景──這間大醫院所發生的現象,來做理論上的分析。

    而第二部分就是我挑出本書中,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做細部的角色人性分析。

    以下,就是我的心得分析。

     

    壹. 大醫院的分析:

  1. 一.    大醫院的管理:

    1. 1.      管理的對象:醫生、護士和職員。

    2. 2.      管理的任務:總觀一間醫院的管理,不外乎是希望以有效的方法使醫院在規則中有效率,在刻板的行事中不乏流暢。

    3. 3.      管理的方法:本書的大醫院除了有眾人皆知的科學管理(如:有效率的排班)方法外,最主要的是領導者(院長、科主任)要對被領導者(醫生)「打心理戰」。諸如使用權力的誘惑等,來管理眾多的醫生。

       

  2. 二.    大醫院的管理──X理論和Y理論:

    大醫院中的人事,是一個社會的縮小版。為了管理一間醫院,恩威並施是很重要的。

    以X理論和Y理論來說,本書中的一段小故事,外科主任唐國泰在開刀時不停的喝斥小醫生和護士,就是很典型的X理論管理:以上級的身份用威喝的方式管理下級。

    而另一段的小故事是即將卸任的院長對手下,外、內二科主任相爭總統女兒的醫療權時,他放任二人去爭,而不做處理,就是Y理論中的一種。

     

  3. 三.    大醫院的管理文化:

    自古中國便有醫師的存在,但醫院似乎很少,大多都是以單一醫生的診所為多數。

而「醫院」這種集合很多醫生共同治療的場所,我覺得應該是由西方傳至東方來的吧?!所以在管理文化上,東西二方的管理似乎也有些微因民族性所產生的差異。

例如本書中的大醫院,我覺得它的管理四構面是以下所述的:

    1. 1.      權力距離:大。

      最容易看出這點的就是各科的科主任權力之大,威權之高,讓科內的醫生們對其都是唯唯諾諾,討好的討好,諂媚的諂媚,更有人對其恨的牙癢癢的,一心真想將這些高位者鬥下台。

    2. 2.      不確定性避免:強。

      這點可以從台面下的黑暗面中看出。像明知「收紅包」是種錯誤的行為,但仍有醫生收患者,甚至醫藥商的紅包。

    3. 3.      個人主義──集體主義:強。

      派系的形成是一種集體主義的表現。為了不被孤立、鬥爭,所以即使是非主動的,但仍會加入派系。

      如故事中的邱慶成外科醫師就是順應情勢,而加入唐國泰外科主任派系的人。

    4. 4.      男性度──女性度:大。

      本故事的大醫院,男性度之大,從醫院裡男醫生的沙文思想,女醫生(如:關欣麻醉科醫師)的被打壓,就能看出男性度之大了。

       

  1. 四.    大醫院的目標管理:

立下目標,使下屬為追求目標而努力,是一種典型的管理方法。

在本書中,大醫院的管理裡也有出現目標管理。

例如大多的醫生都有想要升等的欲望,於是上級(科主任),便以種種的目標,如讓人升教授(陳寬醫生的小故事),升副主任(關欣麻醉科醫生的小故事),為手段,管理科下醫生為其效力等,這些都是目標管理的一種。

 

  1. 五.    大醫院的群體心理:

醫院的構成,除了外部的結構,如醫院建築外,眾多醫生的結集,就是一種「群體」。

而「群體」成立後,無可避免的,「非正式群體」就會應應而生,其最明顯的就是「派系」。

本故事中最大的二個派系就是內科徐大明主任,和外科唐國泰主任的派系。

而這些群體所表現出來的特殊現象就很多了,例如:從眾行為。

「從眾行為」是在群體中很常見的,意思就是「別人這麼做,我也要跟著做,不做就很奇怪」。而書中的這種行為,就在醫師非自願的情形下,拍主任馬屁的做法中表現無遺。

 

  1. 六.    大醫院的群體溝通: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常常會出現紛爭。而解決紛爭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溝通」。

    除了有較常見的書面文字溝通外,還有不常見的面對面溝通。

    而本書所顯示的溝通,給我的印象就是溝通中的一種方式:「謠傳──機率型」。

    例如前醫院院長卸任後,接任的人選未定,於是便有了謠言傳來傳去,「傳說」將接任的人選以唐國泰外科主任為機率較大等云云。

    而諸如此類的劇情還有很多,我雖不多加敘述,但我認為這不是一種好的溝通方式,面對面的溝通才比較好,但無奈的是中國人的社會很少有面對面的溝通,更何況是故事中的大醫院呢?光是在醫生間的人際關係中勾心鬥角都來不及了!

     

  2. 七.    大醫院的群體社會氣氛:

    在作者寫實的手法中所劇畫出的大醫院,給人具體的感覺就是:

    1. 1.      不團結:派系的成立,就是群體關係不緊密的一種現象。

    2. 2.      不正確的工作態度:故事中的醫生、護士們,大多是自私自利,不管他人死活的。如其中有一段小故事所描寫的,為了抵制邱慶成外科醫生,護士竟以下班為由,不願助其開刀。更有唐國泰外科主任為了自身的名利,枉顧病患陳心瑜的生命安全,即使開錯刀,也不準邱慶成外科醫生加以挽回補救,真是喪盡天良!

    3. 3.      領導者不良:領導者如唐國泰外科主任等人,收紅包,搞派系鬥爭等行為,就是一種不良的處事人格。

    4. 4.      非民主性的:上級不顧公平、民主,只以個人觀點處事,是本故事中常見的現象。如唐國泰外科主任就以威權的方法,剔除了陳寬醫生的升等查核,這就是一種不民主的表現。

       

  3. 八.    大醫院中的領導心理:

    在各種領導方式中,有一種就是「領導方式四系統說」:1.剝削式的集權領導2.仁慈式的集權領導3.協商式的民主領導4.參與式的民主領導

而將此「四系統說」配合本故事加以分析後,可得知故事中的大醫院,是一種近乎「仁慈式的集權領導」的模式。

例如故事中的醫生們想升級,就要向領導者(科主任)諂媚。而領導者不僅不信任任何人,更用一種自以為高貴的態度,表現出一種「恩賜」的嘴臉來對待下屬,這就很接近仁慈式的集權領導了。

 

  1. 九.    大醫院中的領導選拔:

    以目前的社會來說,最公平的領導者選拔,多靠考核而出。而故事中的領導者雖也是靠考核而至高位,但其非公平性的地方還是有的。如靠經驗、靠人際手段、靠被派系大佬個人觀點的喜好,而至領導地位,這是本故事中所表現出的不公平領導者選拔法。

     

  2. 十.    大醫院的組織:

    組織有很多不同的結構,本書中的大醫院就是以一個個的「層峰結構」所組成的。所謂層峰結構就是「金字塔狀」,最上層是領導者,越下者為被領導者。

    它是一種心態不良的結構,上層者超乎良知的權力心態,常使下層產生不良的工作態度,例如諂媚、口服心不服等。

     

    貳. 角色的分析:陳寬醫生。

    陳寬醫生在本書中的角色定位是一個僅做研究,而不上開刀房開刀的學術派外科醫生。他是男主角蘇怡華外科醫生的朋友,是一個小男配角。他一生都在為升級成為教授而努力著,但卻在得到胃癌死亡後,才得到了升級,是一個具諷刺意味的小人物。

    而以下,就是我對這個角色的心得分析:

  1. 一.  陳寬醫生的心理:

    從他的言行舉止中可知他的心理在「獨特性」中,是屬「知覺防衛」的。

     

  2. 二.  陳寬醫生的激勵分析:

    1. 1.      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陳寬醫生擁有在他人眼中稱為高尚的工作、地位和沒有不滿的薪水,這些條件是屬於他的「保健因素」。

      而對他來說,可以激勵他的「激勵因素」,則是「升」教授。

    2. 2.      陳寬醫生對升等的事有很高期望,這可用以解釋「期望理論」。

    3. 3.      公平理論:若能給與他公平的升等機會,才能給他很大的激勵。

    4. 4.      歸因理論:以因陳寬醫生還太年輕為由,而不給他升等的機會,這一定會造成他不滿的歸因。

       

  1. 三.  陳寬醫生的需要行為:

    1. 1.      馬斯洛的「需要層級理論」:

      生理需要:陳寬醫生在食衣住行等基本生活都不成問題,所以他並不屬這個層級。

      安全需要:國家還算安定,他的工作也不會造成他的安全疑慮,所以他無須追求安全的層級。

      愛與歸屬的需要:陳寬醫生他有妻,有子,有父,有盟友,所以這個層級他是滿足的。

      自尊需要:他一生都在追求升成教授,所以他有迫切的這個層級需要。

      自我實現的需要:我覺得他似乎不太需要自我實現,因為我認為他並不是那種想追求崇高醫德的人。

    2. 2.      阿德彿的「需要理論」:

      E(生存的需要):陳寬醫生他的衣食無缺,所以這項需求已滿足了。

      R(相互關係的需要):父、妻、子、盟友等等他都有了,所以他不用追求這項需要。

      G(成長的需要):他一心在追求成為教授,所以他一直在追求這項需要。

    3. 3.      麥克里蘭的「成就需要理論」:

      成就感的需要(nAch):陳寬醫生致力於成為教授是私心的,所以以成就感來說,他對這項需要的需求應該算是中等程度。

      權力的需要(nPow):他努力的想成為教授,所以對這項需要是迫切的。

      歸屬親和的需要(nAff):親友對他來說並不是很重要,不過在他快死的時候,他對親人就有所不捨了,所以這項需要他是中下程度的。

       

  2. 四.  陳寬醫生的挫折與衝突:

    1. 1.      挫折:無法順利的成為教授,是他最大的挫折,但他對挫折的反應是在「增強努力」和「昇華」之間。這從他努力不斷的爭取考核的機會,和對在跟唐國泰外科主任打網球時故意輸球中可以看出。

    2. 2.      衝突:在衝突中,他是屬「追逐權力」型的,因為他極力想成為教授。而他對解決衝突的方法是採強制、迴避、妥協、克制、解決問題中的「克制」,例如他故意在打網球時輸給唐國泰外科主任以討好他就是一種克制的行為。

       

  3. 五.  陳寬醫生的態度:

    在態度理論中有三個基本定義:持久性、非遺傳的、有特定對象

    而陳寬醫生的行為,符合了這三項定義:他是「自幼(持久性)」以將來能成為「醫生(有特定對象)」而被「教養(非遺傳的)」著的。

    所以他對教授這個身份很在乎,也因此他甚至願意以討好別人的方法來取得這個地位。

     

  •     心得總結:

    讀了這本書後,我了解了很多平常不容易知道的事,而學了「管理心理學」對我而言更是受益匪淺。

    以前我看小說,從來不多想,但學了管理心理學之後,我才發理即使是像白色巨塔這樣嚴肅、寫實的故事,原來還有各種不同的深遠含意,真是我從前絕不會發現的。

    最後,我覺得管理心理真是門實用的學問,它輔助我在白色巨塔這本書中,得到更多的啟示!

     

 

【摘自[作業] 報告系列-白色巨塔心得

 

===以下為關於[作業] 報告系列-白色巨塔心得的二三事分隔線===

 

如果看到這裡了,我向您佩服的拜倒~這也算是黑歷史了~(掩面羞逃)

 

不是我在臭屁(?XD|||<--茶已經在臭屁了),我的心得報告寫的很用心,得到高分~^^//

這項作業是老師定出五本(吧?)書目,要我們挑一本寫報告。我挑了唯一是小說的這本寫報告,花了很多心思~XD

 

arrow
arrow

    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